How Space Generates Intelligence

我们说空间感知能力是一切智能的基础。今天我们简明扼要的来谈谈这句话的意思。限于篇幅,本文旨在给出一个大概的框架,跳跃性可能会比较强。为了保持文章的易读性,内容会做大的简化,也不对相关的文献做引用。

对生命中心的感知和识别

从简单的有机生物诞生以来,生物一直遵循着自然选择的淘汰和演化。趋利避害是生物物种得以生存的基本机制。趋利包括了进食和求偶繁殖,避害则是躲避天敌或者自然灾害。趋利,需要能够识别自己能够吸收的食物,可以交配的配偶(暂不考虑单性繁殖),避害则需要能够识别自己的天敌。

不管这种识别,是在哪个层次上的识别,简单的趋光或避光原则,简单的化学反应,神经反射还是复杂的大脑新皮层上的模式识别,都是对自己周围空间的识别,我们可以把这些空间里的食物,配偶和天敌都称作“生命中心”,都是与我们生命的生存相关的空间体。

说起来,生物体不过是有机大分子组成的一种复杂空间,比如最早的细胞的产生不过是一层油膜把一些遗传物质包在了里面。但是这种空间已经具备了识别其他空间的能力。这就是智能的开始。当然,趋利避害还只是简单的智能。

生物学家猜测,当简单的生命体发展出一些能够感光的细胞后,开始获得一些进化上的优势。比如可能可以游向有阳光的地方,那里可能营养物更丰富,或者发现有一大块阴影逼近的时候,可以及时的逃离。这些感光细胞一开始只能感受到一些光的明暗。但随着生物的演化,逐渐发展成了眼睛,有了更强的识别能力。

图:皮卡虫躲避奇虾(源自NHK纪录片)

但不同动物的眼睛仍然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哺乳动物里猎食动物的眼睛有很好的景深,可以准确的判断猎物与自己的距离。而食草动物的眼睛则缺乏很好的景深,但视角很大观察范围很大,可以帮助它们更早的发现天敌。兔子匆忙逃跑的时候很容易撞到树上,就是因为眼睛缺乏很好的景深。

这些哺乳动物,比如梅花鹿,就可以识别出来自己的母亲,也能够识别出危险的天敌如狮子豹子狼等。

而狼群豹群的围猎,更需要复杂多层次的空间感知能力,比如同伴的位置,攻击的策略等等。

今天的人类科学还没有研究的很清楚动物的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应该不是以前大家认为的简单的条件反射。很明显,动物应该有识别“生命中心”的能力。虽然不像人类拥有语言,很多动物是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声音来做简单的沟通的,比如小丑鱼能发出某种特定的声音来给其他家庭成员预警。人类因为拥有了语言,可以帮助识别更丰富的生命中心,包括更为抽象的生命中心。因为语言,才形成了人类特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很可能就是在人类大脑新皮层上的某种结构。

语言有助于记忆尤其是长期记忆的形成。当然,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也会帮助我们生成记忆。我们看到熟悉的场景或者听到熟悉的音乐就会想起过去的某个片段。语言,则可以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各个概念(生命中心)组成某种空间的结构,并且我们不断的通过思考和学习来优化这些结构。这些结构有不断抽象的层次,帮助我们把识别出来的各种生命中心组织起来,形成我们行动判断的依据。这种大脑新皮层上依据语言概念形成的空间结构,恐怕就是知识。

知识是由各种概念组成的,这个观点大家都很熟悉。说知识的综合与拆解非常重要,是一种基本的能力,这个大家可能也听说过。

但是我这里要说,知识的基本单元是重要体验,重要体验是知识的最基本的生命中心,知识是建立在重要体验基础上的抽象模型。另外,我还要说,人的智能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而所谓的综合能力,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都是建立在对生命中心的感知基础上的。我们可以不用提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各种概念,我们只需要知道生命中心的感知能力,以及在这个感知基础上的综合与拆解能力即可。其实,综合与拆解能力的基础也是对各个层级的生命中心的识别能力。所以,人类智能的基础,就是对各个层级的生命中心的识别。

如果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知识的基本单元是重要体验,智能的基础就是对组成知识的各层生命中心的识别,那我们就能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现在大众对知识的概念,还停留在把知识当作书本或者文章式的理解。如果能够认识到知识是大脑新皮层上的基于重要体验的某种结构的话,我们可以把知识的力量发挥到所有需要的场景里去。

这里说的重要体验,就是对生命中心的体验。当我们能够识别我们的亲人或配偶时,这就是一种重要体验。所以,重要体验就是对生命中心的识别。比如,我们对社会的了解,很多东西是你用眼睛“看”不见的,但是你可以通过体验去“看”。这就是重要体验的意思。

大脑新皮层在哺乳类动物中开始出现,灵长类拥有比较厚的大脑新皮层,而人类的大脑新皮层则更是厚了很多。这个“多余”的大脑新皮层,我们认为就是用来储存知识的。因为人类这厚厚的大脑新皮层,人类拥有了更强的识别生命中心的能力。

哺乳类尤其是灵长类和人类的进化优势,靠的就是大脑智能的发展优势。人无利齿,没有强健的肌肉和极度的速度,就是狮子老虎的利齿肌肉与速度也无法和爬行动物的恐龙相比。人类的眼睛,嗅觉等比其他动物差的很远,更没有鸟类感知地球磁场的能力和鲨鱼感知极弱电流的能力。但人类的大脑,是独一无二的,这让人拥有了更强的识别生命中心的能力。

看见

释迦摩尼曾问他的学生,在一个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的屋子里,你是见还是不见?或者说,如果你眼睛瞎了,你还能看见吗?

在动物发展出能够感光的细胞也就是眼睛的前生的时候,可能已经先发展出了嗅觉或者触觉的感知能力。所以,虽然还不能“看见”,但是它们已经可以识别自己周边的生命中心,已经可以趋利避害。

眼睛不过是可以对我们所处物理空间里的光波产生反应。嗅觉不过是对气体中的分子的形状能够产生反应。触觉不过是对压强的反应。听觉不过是对空气中粒子震动的反应。细胞不过是一层油膜里面包了点遗传物质,从而有了单细胞生物。但当这种简单的生物可以感知周边的生命中心时,就有了最初的智能。

所以,即使没有眼睛,我们也能够“看见”。重要的不是眼睛,而是视神经后面连接着大脑区域的“看见”。脑科学发现,其他的感觉包括嗅觉和触觉听觉等等,这些神经最终都会连接到视神经后面的这块脑区域,对应的都是对空间的感知。当你闻到或是听到什么时,你的大脑也会产生图像。所以,所谓的“看见”,不过是大脑识别出了生命中心而已。这个被看见的东西,不一定需要发光,甚至可以只是一个抽象的东西。


图:视觉皮层位于后脑勺


图:视觉皮层

比如历史,你能看见历史吗?没人能用眼睛看见过去的历史,但历史对我们是存在的,因为我们能够感知到。比如社会,社会里很多事情我们都是看不见的,那我们又是如何了解社会的?

所以,因为人类大脑的发展,人类拥有了更强的识别生命中心的能力,尤其是对历史,社会,情感等等这样的“看不见”的抽象的生命中心的识别。

这也是上面我为什么用“重要体验”这个词的原因,因为生命中心不是都用眼睛来看见的,甚至不局限于我们的五个感官。我们应该用生命去体验,去感知其他的生命中心。这个“体验”,体验的是生命。

人类拥有这么强的感知生命中心的能力,可以去感知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并且在大脑新皮层里形成代表知识结构的抽象模型,这就是人类的“看见”。这种“看见”的能力就比动物们强多了,虽然我们没有鹰的眼睛,鲨鱼的鼻子。

这种“看见”,往往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对各个层级的生命中心进行识别的能力,包括对一个大的生命中心感知可能组成其的几个小的生命中心,分别去感知这几个小的生命中心,再综合成大的生命中心。这就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学习让我们逐渐能够看得更加清晰,大脑上拥有更好的结构。当我们有更好的知识结构时,我们就能更好的“看见”。

智能到智慧

动物生命的发展,其生存繁衍并由此可以代代演化以适应环境从而得以长久的生存,依赖的都是趋利避害的能力。动物生命发展出来的识别生命中心的能力,帮助它们趋利避害。

但在趋利避害之外,这些动物们竟然能发展出类似美感的东西出来。

不同的动物有它们自己的“美感”,我们知道鸟类是很有“美感”的。雄鸟为了求偶,都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并且,很多种鸟的雄鸟都会收集一些漂亮颜色的小物品,堆积在一起,用来吸引雌鸟的注意。


图:收集漂亮装饰物的园丁鸟


图:园丁鸟为求偶精心搭建的建筑

还有一种鱼,竟然能够长时间的用嘴吹海底的沙子,慢慢的吹出来一幅相当复杂的图案,在人类看来这个图案都是相当美的。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70260088703b7803991d3a0d


图:小鱼在海底搭建的精美图案


图:小鱼搭建图案的过程

除了美感,拥有较大脑容量的海豚,竟然懂得玩乐,可以设计游戏,比如一群小海豚寻找海底合适的珊瑚碎片,游到水中的高处抛落,观察珊瑚碎片在水中飘落的轨迹和翻转的“舞姿”,它们似乎也有审美感,谁的珊瑚碎片坠落的舞姿最漂亮谁就赢了。https://www.sohu.com/a/204400557_651046


图:小海豚抛珊瑚碎片


图:小海豚欣赏珊瑚碎片下降的方式

人类发现,越是拥有较大脑容量的动物,如海豚,鲸鱼,大象,越是喜欢“玩耍”,会设计出各种好玩的事情,也拥有更复杂的感情和行为。

这些,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趋利避害。

我们前面说了,人类的大脑,能够“看见”的能力,是其他动物完全无法比拟的。其他动物只能是简单的趋利避害,而人类的生存,则不是简单的趋利避害足够的。人类在短短的几万年里发展出来的适应自然的能力,远远超过了自然进化的速度。

人类的看见的能力,早已经不止是看见食物,配偶和天敌。

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的真理在万事万物之中,只要格物致知,我们就能发现真理。而人的情感是阻碍人认识“天理”的。为了追求真理,不光是欲望,人的一切情感都要被否定。

朱熹为了追求真理,已经彻底否定了趋利避害的生物性。朱熹只为“理”存在。朱熹给出的求学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向外界求,格尽天下的物,就能求得至上的理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受到我们感情的干扰。

王阳明照着朱熹的方法去追求真理,格物致知,格了许久也没有发现“理”,终在人生最低谷时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提出“心即理”,“致良知”,宇宙的真理就在我们心中。人的情感不应该否定,发自本心的情感反而就是大家追求的“理”。所以,追求真理还是应该向心内求。


图:王阳明心学

释迦摩尼说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宝藏,那就是我们的身体。因为我们的身体里,就蕴含着宇宙的真理。我们的意识里发生的一切,同样包含着这个宇宙最深层的奥秘。而且,我们天天与我们的意识为伴,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我们更了解的了。所以,王阳明说要向心内去求,才是求学的方法。

可是我们这里要更进一步,向外求,也是向内求。格物致知,了解世间万物,也是了解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心内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就知道宇宙万物都是这样变化的。如果我们能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或者相似性,我们就知道,向外求,也是向内求。都是我们可以运用的求学的方法。具体现在应该向内还是向外,只看我们当前的需要。如果向内探寻了一段时间,没有太大进展了,就可以向外探寻一段时间。同样,向外探寻一段时间后,又可以向内探寻。只有如此内外一体,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所做的所有的事情,不管是经商,做管理,做学问,做教育,甚至体育运动等等,都是一回事,都是在学习同一样东西。所以,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了解世间的道理和知识,对于追求“理”,也是非常需要的不可少的。

这里的内外一体的,就是对空间的感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智能乃至智慧。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生命中心,那么没有内也没有外,一切都是空间。

更高形式的生存策略,并不是来自于简单的趋利避害,而是必然涉及到对生命的深入全面的理解,即所谓的“理”。 虽然我们的身体并没有进化多少,我们的身体如其他动物一样,仍然保持着最基本的趋利避害的许多本能,比如我们的内分泌系统,但是我们对生命本质的了解,已经足以让很多人做出与简单的趋利避害相反的事情。

这些,已经不是简单的智能,而是智慧。我们到底超越了我们的动物生命本身,可以去拥有洞悉生命的智慧。

空间孕育了生命,能够感知生命中心的生命,从智能到智慧,最终洞悉生命的意义。

所以,诸位,空间是什么?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Scientific Study, selflearning.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8 − =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