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Conversations

瑟谷的创始人常说, 瑟谷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交流,不光是学生之间,还有学生与职员之间(瑟谷没有老师,只有职员–staff)。

我在瑟谷参观时,也感受到这无处不在的交流。小规模的一两个人的交流是无处不在的。瑟谷还专门有一个讨论室。希望讨论各种话题的人可以在这个房间里落座。我听了几段他们的讨论,有深有浅的各种主题的讨论都有。比较深的如关于美国大选候选人的资金来源的话题。生活性的话题如咖啡的种类等等。讨论基本是大家关心的属于他们的生命体验的话题。

在悦谷学习社区,我观察几个5,6岁的小孩一起探索周边的空间,边走边聊边想各种好玩的东西,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也是经常三五一群的孩子在一起聊各种话题,这些也是关于生命的交流。

在中美两国参加了许多party(派对)。两边的party差别真是挺大的。西方的party,大家三五一群的找感兴趣的人或者话题聊,是一种社交,认识陌生人,或者朋友间的联络,一般问各自做什么的,为什么喜欢做这个,做这个是什么样的体验,有什么好玩的等等。

我们的Party,首先很少会有陌生人,基本都是熟人聚会,并且一般都办成了联欢晚会,各种表演,或者就是饭桌酒席,都没有多少关于生命体验的交流。

不过,参加安格学习社区的团建活动,则是中西合璧的方式。:)

我们以前看电影,看到西方的大人与小孩交流时,总是会蹲下来,跟孩子同样的高度,做相当平等的交流。看西方电影比较多的应该都有这个印象,大人与小孩交流的内容也让我们感觉跟我们有很大的差别。当然,现在国内的年轻父母们比上一代人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好多了。

西方文化似乎是比较注重关于生命的交流,这也许和他们传统的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有关。熟悉希腊戏剧或者神话故事的都知道,他们有非常强烈的对个体命运的关注。看西方的小说,电影,戏曲,都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所以青少年多看西方的小说电影等,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是很好的人文教育。当然我国的小说电影也有些这样的好的精品,只是整体上数量太少。

好多人问大学有什么意义,上没上大学有什么区别?其实,对我来说,大学就是给你4年时间可以看很多优秀的小说和电影。当然,各种社会实践也很重要。是社会实践,就是以学习了解社会为主要目的的,而不是像中小学毕业就进城务工的青年一样,每天在辛苦的流水线工作谋生,得空的时候只能看些娱乐消遣性质的言情小说,打打游戏,消磨时间,让疲惫的身体放松一下,哪里有时间去做自己生命成长需要的学习呢?

所以,我说大学的意义,尤其在中国,就是把被高考占据的整个中学阶段的人生学习的时间还给你,把青少年时期人生应该有的生命成长补上来。这里,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文的学习。 因为我国的小说电影比较缺少这方面的交流,娱乐性质更重,西方的小说电影是不错的学习的资源。

即使是农村里来的学生,也许平时成长的氛围是没有看小说电影进行学习的习惯的,但是在大学里都会受到影响,把这些爱好培养起来。体育方面也是的。可能农村里接触不到多少体育运动,在大学里也会把对运动的爱好培养起来。大学4年,大家能一定程度上把中学拉下的人生成长补上一点,有些生命交流,比中小学毕业就必须进城务工养活自己的青年们就有了些差距。所以,读大学不是必须的,只要你能把这些学习自己补上,甚至可以比大学生们做得更好,更能保持生命的活力,能更好的面对日后缓慢受锤的人生(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华人文化似乎是不太擅长做关于生命的交流。我们有称兄道弟的交流,有讲段子的交流,有客套礼节的交流,有炫耀面子和维护面子的交流,但是很缺少关于生命的交流。在中国,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再也不会做生命的交流了。 其实,是已经被锤掉了。

连王小波与李银河做生命的交流,似乎也不太好意思,要叫“倾心之谈”。

当然看中国古代戏曲,其实并不缺少对生命和个体命运的关注,比如在北京时看越剧《潘金莲》,竟然是如西方那样的立体的多面的人格,并非三国演义式的非忠即奸,对潘金莲并非简单的批判,而是会讲背后的潘金莲过去的人生等等。我不知道是否现代的改编,让人物更立体了。那段时间在北京看话剧比较多,感觉是有着很多的对个体命运的关注的。

当然,我们不擅长做生命的交流,对他人习惯做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判断,一个原因,是我们也很少关注自己的命运,关注自己的生命体验,基本上是情绪的动物,我们基本不会与自己做生命对话,自然很难与他人做生命的交流,那在我国文化里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当然,年轻人其实还是很喜欢这样的交流的。我年轻时经常跟人聊通宵。上大学和回家的路上也会跟火车上的“民工”们一路的聊。

虽然我们变得不擅长做生命的交流,但不代表我们没有生命体验。比如当我们登上高山或者高楼时,俯瞰周边的城市,我们每个人会有很多相似的体验。似乎这时人生比较根本的一些体验会涌现上来,我们会重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或者只有当遭遇人生重大变故的时候,我们才会试着去想一想我们过去的人生体验,但很多时候,即使在那样的时刻,因为已经失去了与自己做生命对话的能力,我们无法去真实的感受生命,只能用文化里人云亦云的一些套话来解释自己感受到的冲击。最后依然是白云苍狗,生活如常。生命已经无法去感受生命去持续成长了。

我们其实有很多的生命体验,只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缺少对这些生命体验的滋养。

像西方的成人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一样,不管与谁交流,比你年长或年幼的,比你职位高的或职位低的,抱平等的心态,尝试着去做生命的交流吧!作为生命,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我们说学习,最根本的学习,不就是生命的成长吗?所以,关于生命的交流,自然是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瑟谷的创始人说,在瑟谷,(关于生命的)交流无处不在。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selflearning.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ix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