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nting and Life Space

某年中秋节去长沙岳麓书院游览,正好碰到可能是湖南大学的学生在书院里写生,带班的老师在逐个的点评学生的作品。

画画我是外行,但听了一会儿,却感觉老师讲的道理和我从软件编程中悟出的道理是一致的,其实不光是软件编程,其他很多领域都有着同样的道理,也就是我经常讲的生命空间/生命中心的道理。知识都是相通的。

当然,虽然很少画画,但其他一些我经常做的事情,比如照相,软件的交互设计包括界面设计,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跟画画的知识应该是有很大关系的;另外一些事情,比如写作,或者软件编程,其实跟画画也都有很深的共通的知识。

下面我凭记忆记录了一些老师的点评片段。大家可以看看。每一节的第一段是老师对作品的点评。第二段是我基于生命空间/生命中心的理解。

“一眼看上去不要那么多,不要那么散,但是要有层次感,可以让观众进一步的去看细节,有看头,耐看。”

“一眼看上去不要那么多,不要那么散”,我常说的一眼看上去要有明显的生命中心,不要很多东西杂乱的放在一起,让人看起来很乱。人的大脑都是有局限的,每次只能接收几个东西(有研究说要低于6个,我觉得这点每个人都可以去感觉)。人的感知是有层次的,如果你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最好分作几层来表达,在最表层要让观众一眼就能感受到最大的几个生命中心。然后观众再去看每个中心的细节。这就是分层的表达。如果你要表达的是一个很丰富的生命体,不管是画画还是照相,甚至是写作或者软件编程,就要做好这样的分层,这样才会“有看头,耐看”。每个生命中心有更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是由更小的生命中心来组成的。


图:复杂但层次很好的建筑

“要有虚实的结合,后面的景物不要话那么实,跟前面的景物一样的混在一起。”

这里,还是上面的道理,在最表层要有明显的几个生命中心。从画作的空间关系上看,前面的景应该是比较实的,后面的比较虚的。实与虚本身是画作的最表层的两个大的生命中心。我以前讲生命中心的属性时讲过组成一个大的生命中心或者生命体(我们可以把一个大的生命体系看作一个生命中心)的小生命中心之间是互相帮助的(从位置关系或者功能上),从而让这个大的生命中心或者生命体的生命度更高,比如绘画里的相互衬托,来突出整幅画的生命度。生命度是我们可以去感知的,静下心来感知。画画,照相当然是需要很强的感知能力的,写作和编程也是的。

“前面的景太多太杂,如果去掉前面的这条路,就会好很多。”

这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去讲上面的道理,就是去掉冗余,让每一层的生命中心不要数量过多,这样每一层表达的生命能够让观者迅速的感受到。这就像我们打扫房间一样,我们不时的要清理掉一些冗余的东西,让房间里的生命中心更加突出,生命中心与生命中心之间更加彼此呼应和衬托或者互相帮助,让整个房间更加富有生命。我们写软件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就是在做这种清理工作,去掉不必要的冗余的部分,让各个生命中心更加突出。

“柱子和墙不用按照实物的颜色画。实物可能已经脱色了,你也可以自己去想象比较好的柱子和墙的颜色。柱子和墙的颜色可以是有强烈的颜色对比也可以用相近的颜色进行陪衬烘托。”

这里也是在创造生命中心,对比色是在创造不同的生命中心,相近色是通过相似的重复来创造一个更大的生命中心。生命中心与生命中心,如柱子与墙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于作为整体的生命中心,让整体的生命度更高。


图:岳麓书院前的写生课

“画画还是要胆子大,敢画,要有东西看。”

是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创造生命,或者创造生命作品,一定要有生命呈现出来。照相也是这样,通过简单的几个中心的搭配,传达出一种生命出来。

这位画画老师点评了很多作品,我大概听了1个小时。过去的时间长了,可能记住的不多,不过其实很多点评基本上都属于以上几类。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虚无缥缈的问题。但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去定义人生的意义。你不用把它当作应试教育那样一定要找到标准的答案,只需要从你所有的人生体验里找到一个让你最满意的回答即可,或者比你昨天的答案好一些,或者比其他人的答案对你来说更好一些。就像通过画画的构图去创造生命一样,你也可以去定义你自己的生命。

这里,以我们的观点,人生的意义,就是创造生命作品,去表达生命。这也是我们理解的教育的意义。不管是通过画画,照相,还是写作,或者软件编程,我们都可以创造生命作品。如何让生命作品富有生命,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上面讲到的,可能也给了你一些感觉。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只要用心去感知,感知生命与美,体会其中的快乐,你都会能领会到这些道理。是的,一定要用心去感知,去享受快乐。

如果画画比较麻烦,编程似乎比较难深入,那么技术的进步,已经让照相变得容易了许多,普通人都可以方便的体验如何在照相中寻找美构建美。

Paracraft面向青少年,在3D搭建动画制作中培养上述生命空间构建的思维,并且融合了软件编程在其中,是青少年培养全面的生命空间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的极佳的平台。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selflearning.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6 × n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