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学习中的空间智能系列之:颠球

颠球是足球里的一个基本训练了。本文谈谈如何练习颠球。

我颠球主要还是用右脚。右脚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对小肌肉的控制。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注意到我的右脚已经可以比较好的控制力量和角度,以及各种颠球常见动作。比如:

  • 离身体很近的球,能把整条腿收近身体。
  • 需要的时候,偶尔能用脚尖颠几下。
  • 一开始搓球起来的时候如果搓的不好也能快速调整过来。
  • 专门踢旋转球

我经常不时的会自己在楼下练一会颠球。但昨天练习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已经可以往更高的层次走了。这样意识到了以后,马上脚就能够对球有更好的力度角度的控制,更加随意,和球的结合更好,在整体上完全是另外一个层次了。

这其实也是我以前踢球不断提高自己的方法。我在足球上的提高,主要是在纽约工作期间一周能踢几次球,也没有花大量的时间练习,基本就是比赛前热身的时候练习一下。如果那周没怎么踢球,就自己在家边的公园里练个20分钟。

训练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靠着保持对空间的感知,能够一直很快的悟到空间上应有的突破,或者说很快发现新的空间的出现,即时的实现能力的提高。

再有就是真正抱着玩的态度。只有真正的玩,才能最好的感知空间,并且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这可以说是立志投身教育以来的教育实践帮助我更好的认识了很多事情,包括自己,得以在自学足球上获得这样的突破。做教育,就是有这样的好处!当然,现在做教育的,并没有几个是真的在做教育的。

其他的当时的很多方法,我在体育六字口诀里总结过了。大家可以那里看看。

我大学本科时候,自己买了本教足球的书,是那种像教科书一样的书,按部就班的教你一个个的动作。照着学了一年多,其实没什么用。

再早些年,小学的时候体校毕业的体育老师教我们踢足球,他本人踢的很好,应该也是体校里中规中矩的教法,不缺少练习和比赛。但是缺少给每个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让每个孩子真的玩起来,也缺少平等的交流。所以对我来说也就是顶多学会了足球这件事,练习的不少,跟没踢过球的人比脚当然是熟练很多,力量也有,但谈不上太多的领悟。当然,这位老师自己的领悟应该也不多,只是运动天赋比较好。

直到我在纽约工作期间,自己去悟如何学习踢球。其实,按照禅的观点,这就是每个人都本有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空掉自己,或者说可以随时放下一切,我们就能够发现空间里我们本应该能够发现的事情,包括对我们自己的认识,包括学习如何踢球。

疫情期间,自己在房间里颠很小的球。发现颠小球真的是要求高了很多倍,必须对脚有非常精准的力量和角度的控制。

这也是我昨天颠球时,突然意识到其实我已经可以上到另一个层次了。这种整体上的大的层次的逐层上升,其实也是生命中心或抽象建模的分层原则,是空间智能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则,广泛存在于各种事物空间里的。

整体上到另外一个层次,当然不意味着你的所有技能或者知识都已经超过了之前的层次。但整体达到了,我们就可以认为在学习上已经进入了学习空间上的一个新的层面。

这是和传统教育或者说现代教育/旧教育里说的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的学习不一样的。依照生命空间的分层原则的逐层学习方法,有着旧教育里的按部就班学习完全没有的更多的内涵。

比如不时需要感知能否先深入到更深层次,哪怕是孤军深入;比如如果不行的话,就退一步,先把当前的层面做扎实,等掌握的当前层次的生命中心更加全面,然后再随时寻求新的层次的突破;整体进入新的层次了也不意味着就不去锻炼或者掌握之前层面上的生命中心了。

这里我不展开了,对于缺少自主学习经验的人来说,听着会觉得很复杂。

但是我在观察小孩们在Paracraft学习中心的学习时,发现在我们的环境里,他们无不是在进行这样的学习。

比如勇于挑战对他们当前能力来说很难的编程项目,很专注的研究。发现实在太难的时候,会自动退一步,再去看看自己当前能做的项目,弄扎实后再去寻求突破。

这样的现象,我在这些孩子身上不停的看到,并不只是某一个孩子。所以,这些孩子让我总是感叹,旧教育对孩子的生命的摧残。而这些孩子在Paracraft学习中心,可以得到这种能力自然的恢复或者说康复。

还是讲颠球。

所以,颠大球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颠小球,否则比较难再上去了。颠小球自然会对角度和力量要求拿捏的更准。这也是对我们自主学习上的启示。

这个启示可能是,我们对玩(或者快乐)的追求,就是不断挑战自我的学习过程。长时间我颠球都是那个水平了,因为大腿多年的伤不能踢比赛所以只能颠球锻炼一下(也帮助恢复伤处肌肉),但也缺乏了进一步对自己的挑战。突然颠小球,升级了难度,有了新的内容,新的挑战,才得以像以前在纽约时继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所以,我常说,玩,学习和创造是三元一体的生命活动。创造,就是创造自己的知识。学习本身就是在创造自己的知识。生命活动,一定是包含了这三者的。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练习的工具很重要。看一部拍李小龙传的电影(应该是李小龙传奇,陈国坤主演),里面李小龙也是非常讲求练武的工具。

换成左脚颠球,左脚就不具备右脚上述的那些能力了。

我虽然通过对右脚颠球的仔细观察,已经知道右脚可以做哪些动作,所以能够持续的颠球。但是换到左脚后,却是不能够依葫芦画瓢的方式去照着练的。让我想起大学时买的那本足球“教科书”,上面画的各种踢球的动作步骤和图解。

我的右脚都已经掌握这些动作了,我都不能依葫芦画瓢的去照着学,更别提你书本上画的动作图解了。

那怎么学呢?还是我当时练习右脚的方法。就是玩。先把自己空掉,然后玩,享受它。玩,才能很好的感应空间,感应自己的腿和足球这两个生命中心之间的互动。

随着足球的上下左右在空中不同的位置(脚能踢到什么位置总是不一定的,尤其是刚开始练习的脚),而不管踢到什么位置,在玩中,脚自然的去应对,做出各种需要做出的动作:
– 离身体很近的球,能把整条腿收近身体。
– 需要的时候,偶尔能用脚尖颠几下。
– 一开始搓球起来的时候如果搓的不好也能快速调整过来。

自主学习的意义,不知道大家这里体会出来没有?

记得我一开始在纽约练习颠球的时候,也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个习惯性心理,即认为关键是每次触球都要踢的很准,让球直上直下,高度刚好,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做“正确”上面。

这应该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我相信不只是我,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潜意识在。怕犯错误,不允许犯错误,不敢试错,一开始就追求完美。

可是自主学习的意义,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就是在探索中的不断试错。有偏差没有关系,踢偏了,脚就正好练习各种动作去救回来。要锻炼的正是这种能够调整的能力,而不是做“正确”的能力。

当然了,这样探索的多了,调整的能力锻炼出来了,也就对自己的脚有了更准确的把握,能够比较随心所欲的控制了,这时要踢出“正确”的球,是很简单的。

左脚直接练颠球发现是有些难度大,我考虑可以先练习左脚传球甚至射门,来锻炼左脚的大的力量和灵敏度。当然,我发现如果直接去挑战左脚颠球的练习其实应该也是可以的,虽然难度大点,但也有可能更快达成目标。

这种选择,只能自己去感知和选择。学习的意义正在于此,而不是像什么松鼠AI那样的自适应学习“技术”或者其他诸多所谓的人工智能教育,要取代人的感知能力。

空间的感知能力,是一切智能的根本。你要取代它,是想帮助机器取代人类吗?

其实每种运动都有其特色的一些动作的。如羽毛球,最近开始玩羽毛球,发现也是有些特定的动作,是可以自己感知的。后来看看别的打的好的人怎么打的,发现也正是那些动作。

所以,学习任何事情,就是自然的应对外界环境,是自我空间对外部空间的响应。

最后,从学习的角度,做个小结。

不要只是练习,抱着一幅“刻苦练习”的态度。放轻松,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抱着玩的态度,感觉自己应有的成长。

其实就是能及时发现出现的空间,对整体的空间,其中的层次,都能很好的感知。随时能发现出现的事情或空间。

不为执念所束缚,能够随时放下一切,就能够即时的发现应该发现的东西或空间。

当然,我们也有念头的,各种各样的念头,有正念的叫法。不管什么念,都要能够随时放下,并能够保持念头的自由流动。月亮出现在了天边,你知道。有人跌倒了,你知道,立即的扶起来。自然的响应,空间与空间的响应。

放不下,空不掉,自然就很难有空间与空间的自然响应,久久不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与刻苦无关,虽然人不能怕吃苦。

学习的关键,在于变化,然后看不同。错误非错误,而是生命空间不同可能的生长方向。失败乃成功之母是至理,但现代教育似乎并不承认这点。

比如颠球可以有不同的颠球法,看看马拉多纳颠球就知道有多少颠球的方式。多变化着去体验,去感知。


图:小马拉多纳颠球

再比如可以尝试天黑的时候颠球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比赛的时候,尝试不同空间密度里如何处理球,和不同类型的人踢球的不同。

有时候这些变化,是你主动去尝试的。有时候,就是偶然发生的,或者是你“犯错”了才发生的。

变化,或者说试错,带来各种可能性。感知这些不同可能性带来的不同,就是丰富自己学习的方式。

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封闭的环境杜绝了这许多的可能性,更把探索的空间去除掉,那还剩下多少学习?

此条目发表在selflearning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9 × 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