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心理,谈谈对自主教育的理解

English Version

关键词:

自主教育, 创新教育, 瑟谷模式, 玩地, 导学,探索式学习, 自主学习社区, 悦谷学习社区, 安格学习社区, 心理咨询, 平等交流, 家庭教育, 现代教育制度, 新教育范式

简介:

自主教育或者创新教育的实践在国内外都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已成一定规模和趋势。本文试图从比较深的层面对这些不同教育实践的模式做个系统的理解,对表面的生活,知识,心理三大模块做更深的相对于旧教育制度的理解,以图形成对新教育范式的理解。


自主教育或者创新教育,从表面现象看,应该说有生活,知识和心理三个大的模块。我们先来谈谈这些表面的现象,再深入分析一下它们共通的地方。

创新教育往往倡导生活即学习,提倡学习应该来自于生活,所以各种创新教育里,学习的范围往往会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比如电影欣赏,厨艺,小说,桌游等等。

这里面有的创新教育会更注重知识的学习。有的甚至会开设现代教育里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如数学英语语文等等,还是有一个现代教育里的标准课程体系的概念。有的会更多的由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参与课程的制定,比如在一学期的开始把这学期应有的课程定下来,并允许学生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这种方式,已经打破了标准课程体系的概念,但是仍然有课程体系的概念。

瑟谷的模式,应该说从来没有开设过跨整个学期的面向所有学生供他们选择的课程。在早期的时候有个别的几个学生发起的,要求瑟谷的职员(瑟谷里没有老师的称呼,成人一律是职员)针对某个专题给上几节课的课程,大多时间比较短。或者快毕业的想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会申请由瑟谷的职员做些专门的辅导。近年来,因为互联网的兴起,瑟谷连那些短小的课都不见了。瑟谷宣传的理念,一直也是比较反对课程体系(curriculum)的。

不过确实也有曾经是瑟谷模式的学校,比如纽约州的一所学校,后来因为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学生看到其他的孩子在传统学校里上的那么多课程,感受到压力,要求学校每学期也有相应的课程设置。所以他们开始如上述的在每学期开始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制定本学期的课程,学生们可以选修,选课能够获得学分。但学校还是给倾向于瑟谷模式的学生保留了另外一个方向(track),即瑟谷方向(sudbury track),就是不用上任何课。

我曾经旁听过他们的一些课程,包括校长亲自上的辩论课。个人感觉还是,虚拟的课堂很难模拟真实的环境。如果学生的时间大量的被这样虚拟的课堂占满,我感觉并不是太好。

悦谷是中国首个以瑟谷模式建立的学习社区。介绍我去的朋友,他本人也去参观过,虽然他也很支持生活即学习的理念,也在做着创新教育,但他还是认为应该有更多更强的知识学习。

硅谷的不少大科技公司也在做教育创新。谷歌脸书等都有创办自己的学校。可能因为是这一类科技公司创办的学校,面向的也主要是他们的员工的小孩,所以知识学习是很强的,并且非常强调对各个系统的学习,以及项目式学习。

国内也有些这样的可以认为是面向精英的学校,虽然它们也在做教育创新,也认为生活的学习很重要。

所以,在创新教育里,我们可以认为有生活学习与知识学习割裂的现象。至少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两者并不等同。

这里先简单提一下瑟谷创始人的看法,曾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老师的Dan,认为对于大多数人,学习那么多的数理化是不需要的。比如数学里面,如果你不是要从事工程或科学方面的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讲,学好算数和统计就够用了。

相应的,看瑟谷的毕业生的回忆或者采访记录,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瑟谷的毕业生都有着很强的探索人生的能力,能够做最底层的思考,虽然他们在瑟谷并没有接受什么课程的教育,但也许正是因为没有课程,给了他们这样的思考的能力。

瑟谷里虽然没有课程,但是有无处不在的书籍。瑟谷有意识的在所有的房间都设置了整面墙的书架,摆满了图书。并且还专门有一个会话室,供人们交流各种话题。我的理解,这些都是在人们的大脑里建立“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要创造自己的知识”的概念。瑟谷创始人Dan说过,知识就是人脑里的模型,每个人都在创建自己的知识。

现在在普通的学校里,都会有心理咨询的老师在解决学生们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在创新教育社区,似乎更加重视这方面。比如安格学习社区有成长导师,对学生的成长有持续的关注和交流。我对安格的成长导师的工作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感觉他们是挺有系统的在做这个事情。

我想大家都注意到,在各个自主学习社区里,都有很多的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桌游,电子游戏,打牌下棋,各种体育运动,跳舞,乐器,看电影,写小说,游学等等。我相信大家成长过程中都玩过这些,都有过体验,有自己比较擅长的,有不太擅长的,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每个人在其中都可以相当充分的发现自己。这其实就是很好的教育的场所,是每个家庭都拥有的教育场所。好的教练就知道如何对不同特色的学生做针对性的指导。指导的核心,我认为是要让学生有信心去自己探索。

每个孩子不同,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有的人从一开始就非常自信,有的人则可能比较在乎他人的感受。人是很丰富的,有着多样性。好的导师/教练应该能够注意到这些丰富的不同层面的多样性。有些人可能就不太擅长于在某种环境里去感知和探索。好的教练应该能够敏锐的关注到这些,给这些孩子能够去比较好的感知和探索的空间。当然,一个整体上是比较平等包容的环境里,不同的孩子是都可以很好的感知和探索的。不好的环境,比如有的家长或者教练喜欢斥责,则让这些孩子更难去自主的感知和探索。营造一个不同的孩子都可以在一起丰富的玩并能够自主感知和探索的环境就是个好的教育环境。

我理解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营造一个安全的相互信任的环境。有这样的环境,日常的玩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学习场所。所以,可以说,在心理上的关注,是一个学习社区在生活和知识之外的必须注重的一个方面。

无所不在的平等的交流,也是塑造这样的环境的一个方面。瑟谷创始人Mimsy特别的多次提到瑟谷无所不在的平等的对话交流,认为是瑟谷模式里很核心的东西,是这些无所不在的交流,代替了其他学校的课程。其实,只要有共同关注的话题,或者具体的一起做的事情,平等的交流就可以成为最好的教育场所。像我们观察小孩子间的交流一样,都是在交流各自的重要体验或者简单的总结,很少会有长篇大论的板书。我相信很多家长也发现,跟孩子一起做些彼此感兴趣的事情,平等的交流各自的体验,如朋友一般的交流,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教育是可以无所不在的。首先要有玩,最好是很多人一起玩。玩一定是包括学习的。要让其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场所,关键就在于对平等和多元的尊重与呈现。。玩/学习/创造是三位一体的生命活动,我们在其中获得的是根本性的生命体验,平等的生命表现就是多元,我们通过对多元的尊重来体会平等的意义。好的教育环境应该是有着丰富的玩/学习/创造三位一体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我常说的玩地,加上对平等和多元的尊重,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自主的感知和探索的环境。

家庭就是很好的教育场所,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可以是最好的老师。各个学习社区,不过是有更多的人可以一起玩。现在很多自主学习社区在做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弥补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如果是上过传统的学校的)受到的伤害。这些伤害,是心理上的,但也可以认为是学习/教育上的,主要表现在自主探索能力上的缺失。

我个人的理解,安格学习社区便是这样生活,知识,心理三者并重的学习社区。安格里的玩很丰富,安格的成长导师制度,应该也是在帮助营造一个平等多元的环境。

以上主要是对自主教育或者创新教育的一些表面现象做些概述。下面想深入的探讨一下。

其实,以我的经验,即使是知识的学习,探索能力也是最重要的。人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必须有机的去生长我们的知识。所以感知和探索能力非常重要。

现代教育的上课板书的方式,很自然的会驱使学生去往知识点记忆的方向发展。这在现代教育制度创立之初很好理解,因为现代教育的创立就是为了让大众能够快速的记住各种术语和知识点,才能够成为围绕机器工作的产业工人。我们也不否认快速的强记能力也是有用的,也有其用武之地。但我们必须提醒我们自己,现代教育这么多年的上课时间仅仅培养了这点强记的能力是很可怜的,还有太多的能力需要掌握了。而最重要的能力,可能就是在复杂生命系统里进行探索的能力。而要真正掌握海量的知识,靠的绝不是强记,而是基于自主的感知和探索形成带有自己理解的知识的能力。

就如我在Paracraft 学习中心即创意空间的教育模式分享里谈到的,基于重要体验和抽象建模的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

现在的各教育创新刚刚从传统的现代教育制度里走出来,很多模式还受着现代教育制度影响,一下子还难以摆脱旧的模式。但随着我们实践的深入,我们应该逐渐的形成我们对教育的新的认识,真正从旧的教育范式里摆脱出来。

现在的诸多教育创新,都注意到了要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做相应的课程设计。但还没有从传统教育的板书与知识点记忆的模式里完全摆脱出来,课程的模式仍然容易驱使学生自动朝向知识点记忆的方向,没有认识到自主的感知和探索在学习与教育里的核心位置,没有认识到自主的感知和探索是贯穿生活知识和心理,将它们融为一体的。传统教育的板书与知识点记忆的模式会很自动的将学生立刻驱离他们天然的自我探寻的过程。所以我们看到没有课程的瑟谷的毕业生反而拥有很强的探索人生的能力和底层思考的能力。

如瑟谷创始人所说的,我们必须创造我们自己的知识!现代教育理论里,讲的概念都是知识传递(knowledge transfer)和知识留存度(knowledge retention),所以各种手段,比如提问,做项目等等,都被当作了增加知识留存度达到更好的知识传递效果的手段。但实际上,知识都是个人自己创造的,是一根蜡烛点亮另一根蜡烛。蜡烛能够点亮发光是蜡烛本来就有的能力。知识传递和知识留存度是伪概念。认识到我们都在创造自己的知识,才能对教与学的种种行为形成新的正确的认知。

我一直关注也亲身参与了一些面向进城务工青年的教育社区。应该说这个群体是有着最真实的学习需求的,也没有升学的束缚。在教育模式上理应摆脱旧教育范式的束缚,去实践最好的教育模式。但因为大家都刚从旧教育范式里出来,还一时难以摆脱旧教育范式的影响,不自觉的还带有不少旧教育的痕迹,而没有意识到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方式。

我上篇文章里讲到的基于重要体验的教学/导学设计,可以说是暂不改变这些学习社区的现有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导学上采用某种基于重要体验的对话/导学的方式。

当然,不是说不可以板书或者演讲。有着自己丰富体验的老师的演讲是非常精彩的,学生只是听,也可以收获良多。并且对于年纪很小的学生,你一点不讲,他们很多东西都是不知道的。但我觉得,只要成功的把学生的兴趣引入了,老师应该立刻停止板书,转而把相应的玩地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并多分享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给予指导。所以,板书或演讲,作为兴趣导入的手段是可以的,但应该适可而止。

我注意到安格的一些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探索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什么样的东西应该什么方式去学什么时候学都有了很强的自己的感知和思考。我和他们交流也仅仅是认可他们的感知和思考,并把我感知的他们可能还没能碰到的情况跟他们讲讲,毕竟知识都是很复杂的生命体系,需要一定时间去逐渐积累经验,但这些学生已经发展出相当复杂的感知思考和探索能力,我觉得这是传统板书的授课方式很难培养的。我认为学习,就是要逐渐发展出这样的能力。

应该看到,一些大学里能有更多的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没有体验过,但听不少人包括许倬云说欧洲的研究生院里老师与学生是进行大量的一对一的交流的。我大一的历史老师的课给我一直印象很深启发很大。他也主要是发问和引导的方式。

有人觉得这种方式对学生要求很高,大学才适用?我觉得不是的。实际上大学里也很少这样的方式。

有人说这种方式对老师要求很高?我觉得也不是。老师确实需要有自己的丰富的学习体验,也需要对这种发问和引导学生探索的方式有个适应过程,但应该不是很难。应该比学校里训练老师备课和讲课要容易多了。

我觉得真正的原因还是我们需要对板书和探索式导学的区别有清晰的理解。

我们也注意到好的导师或教练,很少会做长篇的板书,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告诉你哪里可以去试一下,相关的知识给你很简单的提一提,大部分都留给你自己去探索。

我并没有全职做过老师,但是在比较少的兼职做老师的过程中,我却总是感到得心应手(当然,基本是以我自己设计的导学的方式,如果是传统板书的方式,我还是会感觉非常别扭),能够很快的把我在生活中的学和教的经验运用上来。比如,在生活中的“教”里,我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即时的点出对方所接触到的相关知识模型或者重要体验,即时的让对方的知识围绕其当前的重要体验做一个扩充,或者去产生和其已有的其他知识之间的连接,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知识的快乐。这个道理,我想,和瑟谷无处不在的书籍是差不多一个道理。这些经验,我很自然的就用到了正式的教学场景里。

学和教都是无所不在的。一个老师,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学习经验。作为教育创变者,则最好有几个大的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其次,教也是无所不在的。在生活中的大量非正式场合的教,反而能够培养如何在充分尊重平等和多元的基础上进行“教”,积累出大量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恰恰是我们在摆脱旧的教育范式创立新的教育范式过程中需要的。我们不是仅仅停留在打破旧的东西的阶段,我们需要建立起我们对教育的新的理解,新的范式。唯有这样,创新教育或自主教育才可以“有力”,才容易向更广大的人群宣传和推广,才容易找到可以复制的模式,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自主教育。

以前我听到“非正式学习”这个词,我总要反驳:非正式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是正式的学习。现在我则要说,我们要的就是非正式学习。因为学习一旦正式了,老师和学生的二元对立身份出现了,人就开始腻歪,就很难做到平等的交流,就丧失了教育。所以,做教育,我们要的就是非正式学习,要让学与教都回归到“无所不在”的本来面目去,要有在各种非正式场景里的“教”的经验。

Paracraft 学习中心即创意空间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融生活知识和心理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因为Paracraft 学习中心是非全日制的,每个学生每周参与的时间不过2到4小时,无法如很多全日制的自主学习社区那样提供心理咨询的老师。但创意空间正是要让学生们在课程到课程之间奔走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的间隙,能有一个喘息的时间,获得一些自主探索式学习的自由空间。我们认为给孩子们这样一个自由自主的探索空间,参与玩/学习/创造三位一体的生命活动,逐渐建立生命自信,学会生命表达,是重建生命的方式。各种心理上的问题或疑问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得到释放和调整。

Paracraft 本身是非常丰富的玩地,不同的孩子可以在其中玩耍进行生命发现,同时作为一个基于空间智能的编程教育平台,Paracraft 里面也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其开发透明的架构,让有潜力的孩子甚至可以去学习3D动画引擎和人工智能设计的底层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通过课程的方式,虽然我们也会有少量的课程并且是各种各样的课程,但学生主要的时间都是在做项目,在我们提供的丰富的玩地(包括学习资源)里进行探索式的自主学习,导师通过观察和交流,引导着他们去恢复和丰富探索的能力创造他们自己的知识。

我们看到,现代教育制度下毕业出来的学霸正是在生活能力和交流能力非常欠缺。同时,因为在学校里优秀的成绩,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是擅长学习的,但却并不具备通过各种事实或者重要体验的积累来探寻真实的能力,即使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不错的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能够潜意识的运用这些能力。

此条目发表在重要论文, 科学研究, selflearning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8 + 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