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心与课程

最近因为制作一些规模稍大的课程包,让我对“课程”有更多的思考。

本文不打算对生命中心进行全面和严谨的介绍,大家只要大概明白生命中心的意思即可。字面意思上,生命中心是富有生命力的中心,即能够良好的展示自己,适合探索,方便交互的中心。程序员一般都有丰富的开源软件项目的学习经验,知道好的项目学习起来很容易,这一般就是生命中心方式的组织方式。你一眼看去,知道有几个生命中心,分了几层,可以和每个中心交互,可以适时的进入某个层次。这是一种逐层递进的迭代过程。

但是如果变成了课程,则将内容在某个时间序列上进行了固化,而且必须照顾某一类的听众的接受程度。也就是说螺旋递进的迭代过程变成了线性的板书或陈述。当然我们有些时候在给他人介绍自己的东西时,需要一个简单的陈述的过程。如果你要找天使投资,投资人往往会要求你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况你的项目,所以有elevator pitch (电梯法则,或者电梯游说),即要能够在等电梯或坐电梯的时间里就把自己的项目说清楚。如果投资人感兴趣,他就会问你很多问题,能否拿到钱就看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如果你的elevator pitch都没有引起投资人的兴趣,那下电梯就bye-bye了。有的秉承自主教育理念的学校采取这样的形式,老师需要在学生前陈述自己的计划讲授的课程是学习什么的,如果不能吸引学生学习,那就开不了课了。这就和一般学校里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述完全不一样。美国的学校这方面稍微好一点,老师一般都更强调学生的提问,所以老师会只讲一段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问题。演讲也是,习惯只讲一小段即可,把大块的时间留给互动的问答环节。相信大多数人其实都更喜欢这样交互的方式,听了大概的陈述就通过问问题来进一步了解,如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就不听了。这恐怕是大家在生活中学习普遍采用的方式。

所以大家看到,人习惯的学习方式是这种交互问答的探索式的学习,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理解去探索。问答环节之前的陈述只是向对方介绍这个“生命中心”而已。

我们的课程有没有可能摆脱传统课程的线性陈述而以生命中心的方式进行呢?应该是可以的。简单的课程,如编程课里的乒乓球游戏,就这个游戏的程序本身,大概就是两个中心,一个是乒乓球,一个是球拍。乒乓球有初始速度,碰到四周的墙壁以及球拍会反弹。球拍可以通过键盘按键来左右移动。而复杂些的课程,如绘图程序,则会涉及到多个生命中心,以及分层。分层一般有两种体现方式,一个是上下的分层,一个是内外的分层。上下的分层就是每一层建立在其下面一层的基础上。内外的分层则是指大的生命中心可以包含多个小的生命中心。而授课的过程,可以是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不同层次上的生命中心的过程。讲到这里可能对大家来讲比较抽象了,具体的做法我们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希望以后通过我们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让大家能更具体的去体会。

基于生命中心来学习或者教学,我可以举另一个例子。比如足球里最重要的生命中心就是腿和足球,腿需要获得很好的球感。可以说足球的最基本的训练就是训练你的小脑可以控制腿对球做出精准的控制,具体来说又包括了挥腿的力度(发大力,发小力)角度等等。如果对这两个生命中心的互动掌握的好,其他的如带球,过人,传球,射门等都变得很轻松。比如说假动作吧,最高层次的假动作恐怕未必是去学某个假动作的一招一式或套路,而就是你的脚能够像手一样去控球,人家怎么抢都很难抢到,你的眼睛专注的是场上形势,对手或队友的位置,脚可以随时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变化来控球应变。这是最难防的假动作,对方不知道你是要传还是带还是射门,你随时可能变向,减速加速。正是因为腿和球是足球里的生命中心,足球训练里很核心的训练就是颠球。我们看马拉多纳踢球的视频,看他是怎么训练自己的,我们很少看到他做无球训练。当其他队员都在跑圈,拉腿时他都是结合着球在热身。你也可以看到他各种训练自己颠球的方法,在其他球员那里很少看到的各种颠球的方式,比如把球高高的踢向空中,球刚落地又一脚踢向空中,这样反复的踢。或者球放草皮上,用脚从球下面搓球。或者用身体的各个部位颠球,甚至脚后跟。没有这个视频,但是据说马纳多纳小时候,在阿根廷的球赛的中场休息时,大家最喜欢看的就是小马拉多纳用屁股颠球。有一个视频齐达内讲过他在友谊赛的时候见过马拉多纳怎么训练的。马拉多纳从大概弧顶位置连续的踢球击中球门横梁,球弹回来又继续踢,马拉多纳能这样连续踢十几下。齐达内自己示范了一下这有多难,他试了几下才能够打中横梁,更别说要球弹回来再继续踢中横梁了。马拉多纳的球感应该是史上最好的。看马拉多纳在场上那么许多匪夷所思的对球的处理,就是基于他可以像用手一样控球(老实说,比大多数人的手控球更加精准很多很多)。80年代的足球对防守的约束很少,那时的后卫可以像砍大树一样防守。所以看那时候的比赛录像,可以看到马纳多纳的对手们都是用砍大树的方式直接对付他,否则他的控球技术到今天的球场上那真是如入无人之境直接带到球门里去了。梅西踢球虽然好,但是从处理球的丰富性上还是差了马拉多纳一大截,马拉多纳很多进球的方式梅西还没能做到过。马纳多纳的传球更是出神入化。巴蒂斯图塔曾说过,他刚加入阿根廷国家队的时候,有些球觉得马拉多纳不可能传的出来或者传到那个位置,就没有跑。但是发现每次马拉多纳都能及时的把球传到那个位置,就学会了只要看到空当就跑,马拉多纳一定能立即把球传过来。中国极端应试的教育,恐怕也是中国足球很难成长的一个因素?米卢执掌中国国家队的时候,老狐狸的他,立刻抓准了中国足球的症结,让球员们一定要“玩”球,享受足球的快乐。当你的脚和球两个生命中心进行互动时,当你在场上和其他生命中心互动时,那是足球无比的快乐。

所以生命中心式的学习或者教学,不光可以用在足球的基本训练,包括足球的战术训练,包括其他的运动,都是可以运用的,例如游泳,乒乓球等等。因为生命中心,交互探索或者说玩就成为最好的学习方式,甚至学习必须感受快乐围绕快乐进行。而传统课堂的线性,否定了学生进行各种探索的可能,自然变得枯燥死板,变得缺少快乐。

当你以生命中心为单元来进行学习或者教学时,变化或者改进都变得容易。比如乒乓球游戏里,球拍这个中心是否还可以上下运动?或者有一定范围的上下运动,同时给予乒乓球不同的反弹速度?或者球拍可以有个角度?乒乓球这个生命中心是不是也可以有变化,比如球有一块是扁的,或者是整体就是方的。或者可以有两个甚至多个球?如果我们把四周的墙壁也当作一个中心,墙壁是否可以是不规则的?带波浪的,或者会突然长出一个方块出来,或者会不断的变形等等。你对每个生命中心都可以在时空包括数量上做各种变化。在教学改进上,可以看是不是有更多的中心没有挖掘出来,现有的中心是否解释或者呈现不清楚,分层是否合理等等,并且引导学生在一个复杂系统里去发现生命中心。

如我之前的文章有写到,低年龄的孩子们的学习更富有探索性,而大一些的孩子就已经差了很多,成人则已经习惯线性的板书式的学习了。我想这是否跟学校里课程开展的方式有关系?人从生物性本身来讲,应该是探索性的,但却被现代教育的课程变成了线性的机械性的了。如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许多新教育,如要总结她们的共通之处,可能就是让学习回归到有机的自然的过程,或者说生命的过程。

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生命的概念也应该变得更加广阔,不再局限于生物体,不是说有细胞才算生命。生命中心即是包含了这样的广义的对生命的理解。

此条目发表在科学研究, selflearning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7 = 四十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