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始于探索

最近因为参加公司的代码节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去熟悉和学习Paracraft编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像在线下导引课上课的那些小孩子一样,我会去做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不断的破坏方块,发现草地下面是什么样的方块,而再往下会是空的,即所谓的世界其实是悬空的,或者尝试钻进打的比较长的地洞后看自己如何能够走出去。

在周末的线下导引课时,很多孩子会有类似的行为。例如把角色的速度设置的很高或很低,然后看角色动起来什么样子。或者搭建很高很高的楼从上面跳下来等等。在大多数大人看来似乎是没有意义的瞎玩而不是有效的学习。我发现很多家长会很及时的进行阻止。我虽然一直相信学习首先是种探索活动,很多时候也可能会感觉孩子们的这样的活动比较无聊,不是在进行有效的有意义的学习,可能是沉迷于低级别的“玩”。

然而当我不知道是否有意识的在模仿这些孩子们的行为时,我发现这些其实看似没有意义的“瞎玩”中,却正是让我去全面的了解Paracraft这个软件。没有预先的规划,就是跟着直觉的好奇,想看看在Paracraft世界里随意捣鼓会是什么样子。像那些孩子把角色的速度调到很高的时候(如1000),角色跑起来世界的震动可能告诉了他们一些什么。像我把世界打穿了以后让我得以从Paracraft软件设计者的角度去思考他这款软件是如何设计的。这些维度很难预先规划,更很难被所谓的课程所覆盖。但在孩子似的“瞎玩”中却可以接触到这许多的维度。

鸟山明创造了全球最受欢迎和商业收入最高的漫画《七龙珠》。鸟山明的成长历程中就有很强的这样“瞎玩”的元素,他对生活体验的丰富度,使得他可以创造出七龙珠这样充满生活趣味和幽默的漫画。关于鸟山明和七龙珠的创作,可以看这个知识包。蔡志忠也有类似的成长经历。

我想,这可能是未来的人类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能力吧,也是现有的人工智能研究最难实现的挑战。换句话说,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是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话说回来,有150年历史的现代教育,其设计的目标本来就是培养大量的可以在流水线上和机器融为一体的熟练工人,也就是说培养“机器人”,现下的中国在这个方向上更是走到了极端。当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更高的自动化的时候,这种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自然就会被真正的机器人取代掉。这就是所谓人工智能危机的本质。而这些孩子尚未丧失的看似“瞎玩”的探索式学习,正是抵御人工智能危机的最佳途径。

我一直说我很庆幸这一生选择了两件事,一个就是教育,让我得以更深入的了解我自己。在Paracraft课程里和这些孩子的接触,就让我对学习中的探索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不是在讲授领域有丰富学习经验的老师,可能会很难认可学生们的探索性活动,会期望学生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学习。如果让我教小孩编程或者踢足球,从我个人的丰富学习经验上,我会很非常鼓励他们自己的探索性活动,比如自己拿着足球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记得我在小区的草坪上练练颠球的时候有时会有小区里的小孩想跟我一起踢,但我发现上了10岁的小孩比较普遍的已经丧失了探索的快乐,他们很希望我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传球,怎样的动作才是正确的,然后很努力要做“正确”,程式化非常明显。我在游戏方面经验很少,当我自己有了Paracraft的学习经历后,我方能充分认识到孩子们的那种探索性活动。可见教师自己的丰富学习经验的重要性。

人的成长过程,有时是习得了一些东西,有时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习得的是好的,还是失去的是好的,需要我们的仔细观察和分析思考。和孩子们的接触,做教育工作,就是提供了这样的宝贵的机会。

发表在 selflearning | 留下评论

未来的教师

我想新时代的教育老师的概念会发生转变,老师不是无所不知,而是有重要体验和探索能力。

我们常说教师应该传授知识,那么什么是知识?知识的一个属性就是有自己个人的理解,也即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其基础就是个人的重要体验。当我听到很多人不断重复一些人云亦云的话时,我知道他们其实不是在表达知识。当我听到他们偶尔表达出个人的重要体验时,可以感受到他们明显的兴奋感,这时才是在传递重要体验和基于重要体验的知识。所以说,在知识引擎里,我们认为知识的基本单元是重要体验,就好像生物体的基本单元是细胞一样。

学习能力里最重要的其实是探索能力,即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我们认为学习就是自学,其内含的意思就是每个人其实都是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这个发现建立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而这种发现就是基于重要体验的,知识的构建也是基于重要体验的。教师就是能够比较好的引导学习者对某领域进行探索的人。

发表在 selflearning | 留下评论

生命之初的样子

“看到小孩学习编程游戏和动画的各种行为,感觉彷佛是看到了生命之初的样子,观察他们就是在观察生命原始的状态,看生命如何生长。同时我心里升起的是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如果不尊重孩子,就是不尊重自己。”

这是今天我在知识引擎里记录下来的一条重要体验,来自于今天上午在公司的Paracraft线下导引课。具体来说,当时看到小孩学习编程游戏和动画的各种行为,看到孩子在玩,在搭建东西,甚至有很好的设计能力,可以搭出很漂亮的建筑,或者看他们到处摸索软件的界面,到处在点(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但观察家长,家长们很少会像孩子们一样在软件上到处点。家长比较习惯跟着老师的节奏,或者需要专门的教材)。。。。。。看到这些,感觉彷佛是看到了生命之初的样子,观察他们就是在观察生命原始的状态,看生命如何生长,很多成人们已经失去的东西,看到生命的力量,心里突然升起对生命的尊敬。然后想到自己也是生命。如果不尊重孩子,就是不尊重自己。

我想这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共鸣吧。我一直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教育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做教育给了自己非常难得的更深的了解自己的机会。当看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朋友他们的学习状况,放佛是看到自己的昨天或者明天。尤其是很多早期的记忆,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小孩子,可能会很难再去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但是当你看到那些小孩的行为的时候,很自然的很多记忆就涌上了脑海,能够看到自己在生命之初的样子。也许随着成长,经历和认识变得丰富许多,但作为人的最根本的一些东西却似乎是永恒的命题。所以做教育是非常幸运的,有机会这样充分全面的了解自己,了解人性,了解生命的各种可能。

我人生的另一个很庆幸的事情,是选择了软件编程。软件编程帮助我认识整个世界,也更加认识自己。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讲。

发表在 selflearning | 留下评论

The Elements of a Selflearning Platform

Learning can happen in real life. Learning can also happen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learning environment.

No matter whether it is Real Life Learning or artifici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s for learning, it is essentially about what activities to do and what experiences to generate and how to work with those experiences. Activities (including projects as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experiences are the life centers in such learning environments (see Life Framework). Regarding activities, it is about interests and playing. Accumulating and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s generated during the playing is what learning is. (People should be able to learn while playing.) Teaching is to provide the map of experiences and immediate feedback to learner-generated experiences. If no teacher, experienced learners can provide part of that function.

Furthermore, being able to choose and navigate freely in those life centers according to one’s own feels are what constitute self-learning. Educators’ responsibility is to provide rich choices and to build up strong life centers that will enable rich interaction and thus free navigation. In other words, Educators’ responsibility is to build up a better playground.

Below we outline basic elements we think can be of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make it a Selflearning Platform according to Selflearning Framework.

  • Interest
  • Learning should be driven by intrinsic needs and goals, especially it should be driven by one’s own interests. As learning in real life usually follows this principle naturally, learning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environment may not be the case. A Selflearning Platform should be based on learners’ intrinsic needs/goals instead of external ones and learning should be driven by learners’ own interests.

  • First, play with it and know a lot of facts or phenomena
  • Learning in real life naturally starts with first knowing a lot of facts and phenomena of the subject as those are what form one’s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ers should be exposed to a large number of facts and phenomena before starting systemic and theoretic learning on it, e.g. learners should first play with the subject sufficiently.

  • Build up personal experiences, repeating the experiences of the master
  • Learning is to accumulate Significant Experiences in various depth and aspects within the space of the field and to reflect on them in order to achieve a coh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Masters of the field usually have gone through this process in their years of practice and learning. In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masters can provide their maps of experiences in the field, which learners can view and choose to build up their own relevant experiences. It is also possible for the masters to design the activities/projects for the learners to work on in order to gain relevant experiences. Masters can even provide feedback to specific experiences generated by the learner.

  • Review and reflect on experiences, share and discuss
  • Significant Experiences gained in the activities need to be reviewed and reflected on periodically so a coh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can be achieved. Social sharing of those experiences or knowledge built with them can be supported and discussions can be formed.

  • Make a change to improve things or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 Being able to make changes to things or environments and improve them is a peacebuilding process in one’s mind. It gives one confidence and calmness. Deep inside everyone lives a craftsman or artist. Furthermore,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s should allow learners to change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r the learning process itself (or every learner has one’s own learning process). It should also be possible for the learners to contribute the learning material for the subject.

  • Quick and immediate feedback
  • Learning needs quick and immediate feedback. Good environments should be able to provide quick and rich feedback.

  • Share, the social aspect
  • Although learning needs individual work and focus, social learning stimulates one’s interests and provides feedback.

  • Rich activities
  • A good playground for learning should have rich activities for the learners to choose from so it is always easy for learners to find appropriate activities to work on to keep a continuously flat learning curve. Activities are not limited to projects. For example, student-led course-teaching can be a kind of activities. Judiciary committee meeting or school meeting of Sudbury Valley School is also a kind of activities.

Other than those artifici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al life is naturally a Selflearning Platform. Elements above can be digitized with software and internet to make Real Life Learning a strong Selflearning Platform.

We envision the future learning will be a mix of Real Life Learning and many artifici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environment can be online or having a physical locality, or mixed. It can be a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such as Sudbury Model schools or Summerhill schools, or it can be an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one specific skill such as software programming or biology.

发表在 selflearning | 留下评论

费曼学习法和知识领域建模

关于费曼学习法,似乎并没有“官方”的或者“权威”的表述。下面翻译了网上找到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用我们自己的话,融入我们对学习的理解:

  1. 选择一个想要去学习和理解的领域。首先在一个笔记本上写下你对这个领域已知的所有的东西,可以尝试你是否当下就能够达到对这个领域的一个理解模型(如果所知实在有限,不能立即达到一定深度的理解模型也没有关系)。并且每当你关于这个领域学到了新的东西的时候,就添加到那个笔记本上去;
  2. 尝试去教别人这个领域,尤其是教低龄的小孩子。努力用简单的话语去阐释这个领域;
  3. 返工。当你发现你不能够顺畅的阐释这个领域的时候,你应该能够意识到你知识结构里的缺漏,回到你笔记本上的那个模型去继续学习(通过书籍,互联网,做项目等等各种方式);
  4. 回顾和精简。回顾你对这个领域的整体的理解,做进一步的简化,并能够和更多的事实现象和体验连接起来,可以轻松的举例说明你的模型,可以很容易的识别新的现象和问题。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不断发现缺漏,弥补缺漏,做整体的回顾和整理,教他人,完善你的理解模型。

文末附费曼学习的英文原文。

我们可以理解费曼学习法是一种系统化思维的学习方法。系统化思维,就是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抱有整体观,不孤立片面的看事物,会去主动寻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这篇文章里,费曼发现的问题,如物理研究生并没有在学物理,学希腊文的学生并没有在学希腊文,就是缺乏系统化思维,孤立片面的看待事物。而系统化思维恐怕是学习中的核心能力,是很多人所缺乏的。很多人缺少清晰表达事情的能力,或者不知道把自己会做的事情教给其他人,都是缺乏系统思维的能力。而善于表达的人一般系统化思维能力比较强,并且善于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递给他人。如果你对系统化思维还不太理解,可以尝试一个小练习,比如列举你现在所知道的所有的关于生物的知识,或者列举所有的你知道的关于宇宙的知识。

费曼不光指出了问题,还提供了锻炼系统思维的学习方法,即费曼学习法,其核心即建立某领域的理解模型。有了这个核心,学习就是一个非常灵活自由的事情,不需要一定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你可以一上来就尝试建模,试图对该领域建立一定深度的整体理解,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再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并且以建模为中心,你可以在很散的日常活动中碎片化的去学习,只要你很清楚你是在哪几个领域建模,你当前的领域模型是怎么样的,你可以不断的把在这些领域积累的新的知识(即我们说的重要体验)放到这个领域去,并通过经常的回顾去尝试再次建模达到新的整体的理解,这样可以做到“形散神不散”的从碎片到系统再从系统到碎片的不断迭代的学习过程。

很多人由于家庭的影响,从小养成的思维习惯会非常缺乏系统化思维,而在学校里的学习也并不能培养他们的系统化思维能力。即使是具备一定的系统化思维习惯和能力的人,也可以通过更清晰的认识系统化思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而把这个建模的过程进行数字化,恐怕是人们在数字化学习时代真正需要的学习软件,帮助人更好的驾驭互联网时代的学习。

知识引擎可以用于实现费曼学习法。知识领域即是在某领域建立理解模型。老师通过知识领域展现自己的领域模型,学生通过知识领域展示自己所学,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领域即领域模型进行评估。知识引擎实现从碎片到系统,再从系统到碎片的自由自主的学习。并且学习者从学到教可以平滑过渡,学生可以无缝接入对课程的建设,打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藩篱。并且通过领域建模,实现知识发现,大大的丰富新知识的创造和分享,每个人可以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掘那个领域的知识,有如美国当下不少大学里流行的”Design your own major”专业,让知识的发现和研究无所不在。

另外知识引擎可以提供多个大的和小的工作流推荐给学习者选用。比如整个费曼学习法可以考虑做成一个大的工作流,其中包含了很多小的工作流。这个想法还在构思中。用户是否容易接受,是否好用,是否有效等等都还需要探索一下。

Feynman Technique:

  • Pick a topic you want to understand and start studying it. Write down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the topic on a notebook page, and add to that page every time you learn something new about it.
  • Pretend to teach your topic to others, especially to youngesters who are not familar with the topic . Make sure you’re able to explain the topic in simple terms.
  • Go back to the books when you get stuck. The gaps in your knowledge should be obvious. Revisit problem areas until you can explain the topic fully.
  • Simplify and use analogies. Repeat the process while simplifying your language and connecting facts with analogies to help strengthen your understanding.
发表在 selflearning | 留下评论

生命框架理论

English Version

生命框架理论(Life Framework)来自于我对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的理论系统的理解和我自己多年的禅修经验。通过生命中心和整体生命度的概念,我们可以把生命框架理论用于理解各种复制系统的生命现象,比如组织管理,社会,学习,教育,或者体育运动如足球,甚至我们自身。

初始只是一片漆黑和安静。然后开始有了运动。当它越动越快,便逐渐分离出许多小块。我们叫这些小块生命中心,因为它们是分离出来的生命。生命中心又组成生命中心,不断的组合和交互。在这个生命系统中,绝对和相对并呈,绝对是绝对的静止, 是永恒。相对是相对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生命的活动。生命的运动很快,但是初始的完整,静止与和平一直都在那里。这样我们就有了生命的现象。在生命现象里,平等呈现为多元,完美呈现为有限,绝对呈现为相对。同样的,短暂是永恒呈现自己并可以同时拥有生命的唯一方式。或者我们可以说,天堂在人间,这里生命呈现不同的形式。所以即使我们彼此分离成生命中心,我们并未隔离。

是生命中心与生命中心的交互。一个运动的系统依靠玩来维持其各生命中心为一个整体。随着生命进化,感知意识也不断发展,可以感知到玩的快乐。我们同样也可以感知到绝对,即完整,静止,平等,永恒,以及和平。生命,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关于玩的。但是通过玩,我们可以去体验我们的原初,即那个初始的绝对。如果我们把玩看做是“加”,那么那个原初(完整,静止,平等,永恒)就可以看做是“减”,在不同的文化里我们都给了其一个相同的名字:“爱”。我们人类能够去感知加减之间的互动或玩,并经常被其产生的“美”所震撼。这个“美”,正是玩(加)和爱(减)的孩子。我们可以说生命中心是美的,因为生命中心正是“加”“减”的孩子。通过去感知,认识到它们是驱动生命和平发展的力量,并有意识的把它们作为我们生活的驱动力,我们就可以超越我们从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性的驱动力(即生存和繁殖)。我们也可以把人类历史的进程理解成这些和平的力量(即每个人心中对玩,爱和美的追求)逐渐成为历史前进的主要驱动力的进程,并把人类历史看做是一个建造更好的玩地的历史。

所以一个人的人生是去感知和探索生命中心。在我们的术语里,生命中心和空间同义。所以你也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是去感知和探索空间。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和探索,我们可以发展对玩,爱和美的感受和认识,我们认为这个就是被称作“艺术”的所指。所以,人生就是去从事艺术。如果我们可以持这样的人生观,那么我们整个人生的所有活动都变成一个整体,我们所有的体验都可以聚集。不管你感兴趣的是软件编程,产品设计,还是踢足球,它们都是玩生命中心的艺术,也即空间的艺术。

所以在这个加和减的互动中,我们需要发展自我观(ownership)整体观,认识到它们反映了加减的动态运动,并时刻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我们同样需要明白自己什么时候知,什么时候不知,学习是如何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也即从一个加减合一的平台到另一个加减合一的平台。从生命中心的视角,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个人的学习跟组织的学习其实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认为人类需要目标,我们可以把增加整体的生命度当做我们的目标。生命度可以用来评估哪个系统更有生命。比如,也许Python语言比Java的生命度更高?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整体的一小部分是不完整的很有限的,所以我们渴望再次完整。于是学习和不学,选择分开和连接不想感知,专注等等都获得了其意义。关于这些,可以看“生命框架理论如何用于学习”知识框。

这个生命框架理论是用知识引擎从我的重要体验里提取出来的。其实这个提取的过程也是用知识引擎整理重要体验,在初始主要是我多年来在学习教育,和足球这几个领域的体验被用来提取生命框架理论,后面意识,禅,编程等方面的体验也被使用来进一步丰富生命框架理论。这个提取过程简单的讲是各种系列的编辑操作,是非常灵活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也是基于知识引擎设计里的生命中心,是同这些生命中心的不断交互。而抽取出来的抽象的生命框架理论又被运用来解释各个学习领域里的体验。希望这些具体的运用,可以帮助你理解这个抽象的生命框架理论,更可以体会到如何从重要体验去提取抽象的知识的过程。所以请结合各领域的具体体验来阅读。

另外,阅读中有什么不明白不理解的,可以在每个重要体验(Significant Experience–SE)下评论。我能够收到通知,会及时回复你的评论,这样关于那条重要体验,就形成了一些讨论,也会方便以后阅读的人。重要体验因为其碎片化,粒度低,没有一定的上下文,阅读会比较困难。但是通过其不断的被运用(知识就是应该被运用的),包括写成文章(如本文)或者用于知乎微博等地方,就是去不断提供相关的上下文。这种关于重要体验的交互讨论,也是我们期望的知识引擎可以用来有效的“教”的一部分。如果这么抽象的生命框架理论可以通过知识引擎来有效的“教”的话,也证明了知识引擎的功效。

关于生命框架理论,以下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如果你不熟悉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CA),作为程序员应该都熟悉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就是直接受CA的模式语言的启发。就是对象化编程也可以说是受模式语言的影响。但是CA曾在一个演讲里回答提问者问题(如何看待他对软件行业的影响)时说到他认为软件业人士并没有很好的理解他提出的概念

我认为随着CA的书“The Nature of Order”的发表,标志着他不再用“模式”而开始使用“生命中心”这个概念。原因,也许我可以用这个体验里记录的李小龙的话来说明。这也是我对人们常说的“为什么Java总提设计模式,而Python不提?”这个问题的理解

如果你熟悉佛教所教,尤其是“空”,你就明白生命框架理论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但是现代人比较难接受空的概念,所以生命中心的概念可以被用来讲同一件事。你也可以这样认为,由空推出加减,再由加减推出生命中心。

生命框架理论仍在发展中。从知识是整体的理解的角度,现在分享是过早了。但是从知识是动态的角度,现在分享是可以的。这样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些理解是逐渐获得的,每个人都可以去慢慢的获得这些理解。

本文所含知识包:

发表在 科学研究, selflearning | 留下评论

灯亮的时候

English Version


重要体验是知识的基本单元,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不过如何围绕重要体验进行学习,对于缺少经验的人可能会在一开始有些难以把握。下面讲一个简单的可以开始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来尝试用重要体验进行学习。(当然这些在知识引擎产品化的时候,是可以作为产品的一个feature的做到产品里去的。但本平台作为通用平台,不做这方面的考虑,只以本文做个引导。)

一开始使用3exps这个自学平台,可以选定自己最近这个阶段感兴趣的一两个领域(在开始阶段不要选择太多的领域,最多不超过三个)开始记录(用这几个领域作为标签)。注意最好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关注,非常渴望不断提高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或者技能的掌握。选定领域以后,每当你在这个领域有了新的理解或领悟,或者形象的说你脑袋里的“灯亮的时候”,你就快速的把那个理解或者领悟记录下来(在3exps里叫做便条),并打上那个领域的标签。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你记录的多了,可以对这个领域做个整体的回顾。在一开始,我们先这样进行。这个“灯亮的时候”,我们叫重要体验。自学首先要学会如何抓取重要体验。在目前阶段,集中在自己很感兴趣的两三个领域去积累重要的体验,应该你会很快的体会到如何把握重要体验。等重要体验积累多了,我们再介绍如何在重要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重要体验的整理进一步自学的方法。

因为界面最简化设计,上手使用无障碍,所以如果只是看不动手的话,很多功能是发现不了的。如果用户到处点点,或者通过mouseover,就可以发现更多的功能。随着使用的深入,自然的去发现更深的用法

发表在 selflearning, 使用示例 | 留下评论

自主学习框架

English Version

这里是”开源学习”提出的“自主学习框架”的版本。

当前主流的教育框架只有15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基于课堂,通过标准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对授课者自身的知识能力要求很低,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估手段的教育模式。本质上是模仿机械化大生产方式的教育,以服务机械化大生产为目标。这种教育框架已经严重的落后于当代的创造型知识经济的需求,造成了全世界范围的严重的社会危机。这个时代需要新的教育框架,以下是“开源学习”提出的自主学习框架。

简单的总纲:人人都是自学者,学而优则教,教学相长,每个人教自己总结的知识;什么都可以学,什么都可以教;玩第一位,学习第二位,学不和玩脱离,不和生活脱离,不和社区脱离;内容免费,指导收费;知识是基于重要体验达到整体理解,玩中获得丰富体验,基于体验进行反思,从碎片到整体,再由整体到碎片的系统化思维即学习。

下面分述:

  1. 首先是学习,然后才是教育。要弄明白教育,首先要弄明白学习;
  2. 玩是第一位的活动,学习是第二位的。没有玩,也就没有学习。学习永远不应该成为主要的活动,除非是生命教育,因为每个人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进行生命教育;
  3. 从上一条自然推出,学习不应该脱离于玩,生活,和社区。是可以在玩中学的;
  4. 终极的学习是对生命的学习,即生命教育;
  5. 个体应该可以积极的参与对环境的改善,包括个体的学习环境。我们必须意识到能够去和平的改变个体的环境对于个体的学习包括生命教育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学习是为了变得更好,对周边环境的改善从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成为学习的一部分;
  6. 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学;
  7. 在自学中,不言而喻的,学习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内在的需求和兴趣,而不是来自外在的比如压力或者评估;
  8. 人是可以边玩边学的,只要人对玩中产生的丰富的体验进行反思。学习是要去建立对某个领域的系统的知识,而知识是建立在重要体验基础上的,以期达到对某个领域更好的整体的理解;
  9. 故而对任何领域的学习都是学习,只要个体可以反思自己的体验,建立起对该领域的整体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学习不应该是强制性的;
  10.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对于有知识的人,“教”的门槛应该降低,他们应该不用脱产就可以在业余时间轻松的教。每个人都应该教自己总结的有自己的理解的知识;
  11. 所有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免费的。老师可以通过对其他学习者的指导服务收取费用;
  12. “教”应该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老师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只是大家有着不同的体验而已。人人都是自学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只要他在某个领域积累了足够丰富的体验并整理出良好结构的知识体系。通过教来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学习;
  13. 没有考试。每个组织都要学会不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估候选人。互联网时代的当代社会应该可以提供丰富的评估工具。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人的站点来展示自己过去的作品,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总结整理出的知识体系;
  14. 不光是个体,每个组织都需要承担一部分的教育功能,成为自己领域的一个学习中心,很好的展示自己领域的系统知识,并通过实习学徒或公开实验室等丰富的手段向公众传递自己领域的知识,如医院传递健康医疗知识,律师所传递法律知识,新闻机构传递新闻知识等等;
  15. 从以上,不言而喻的,学习/教育不是只是孩童或青少年的事情,所有的人都是学习者,也都可以成为老师。

最后,重申“开源学习”的宗旨:我们都是自学者。让自学变得更容易一些!

发表在 selflearning, 演讲 | 留下评论

2017年度学习回顾

English Version

现在正好是阳历新年的除夕夜。看到我的朋友们一篇篇的2017年度总结陆续出炉了,也提醒我该做年度学习总结了。不过一般来说,阳历新年只是我年度回顾的开始,从这天一直到农历新年我都是试图尽量找时间来做上一年度的学习回顾。所以这只是开始。

首先是笔记本上的2017统计结果:http://3exps.org/social/leon/stat

在最上一段,最常用的100个标签,是我个人笔记本里所有笔记的常用标签。一眼看下去,大概能知道自己经常关注的点。

Leon的2017年度学习统计

第二段是我过去5年的统计。数据也表格呈现,你可以看到每年的各种笔记的数量和自评重要性的加和。以及均值。你可以注意到各年之间的一定的规律。比如各种类型笔记的数量级基本是一致的,以及便条总是最多数量和重要性的。因为便条是用来抓取“重要体验”的,这应该很好理解。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今年的进展如何。

每年最常用的20个标签和每年的新标签让你从标签的角度对每年的学习进展有一个了解。

所以学习统计页面让你很多的对你今年的学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可以和过去几年做一个比较。这个统计页面仍在早期实验中。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欢迎告诉我。

另外这条笔记是初略的2017年度学习的印象:

2017:快乐驱动,随波逐流,多方交流和沟通,兴趣和吃苦并重,像商人般的快速学习和结合项目全局平衡的逐层推进,算法数学物理学AI,生物医学文明人类学设计中英文写作,时间管理投入和放松

在这之后,我需要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持续的进行过去一年的学习回顾。过去曾对这个过程有过一些描述。只是这次我计划用笔记本平台把这些过程展示出来并最好能开发出年终总结的几条工作流分享给大家。

发表在 selflearning, 使用示例 | 留下评论

How to collaborate and contribute with the learning group

Here is a demo usage of how the Knowledge Engine can be used to allow exploratory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or a group.

Recently responding to a post of SDE forum, I did a quick compiling of SDE’s resources based on alternativestoschool

So here you can view Democratic Schools:
http://3exps.org/groups/34/bookmarkbook/tags/Democratic%20Schools/

And here for Learning Co-ops:
http://3exps.org/groups/34/bookmarkbook/tags/Learning%20Co-ops/

What I did:
I set up a group named Self-Directed Education, and all resources collected with the official tags of the group (currently: sde, Democratic Schools, Learning Co-ops) by its members are pushed directly to this group. Then these resources can be viewed through tags or queries like above.
As this screenshot shows, you can view by official tags, or other related tags. Search function is provided. So it is easy to search resources within a location, for example.

发表在 使用示例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