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 and Machine

本文只有中文版。

编程教育是重建艺术与科技的桥梁的教育,因为软件编程就是艺术与科技的桥梁,是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桥梁,是人类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

由机械化生产和机器大生产催化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人类逐渐变得机械化和机器化的进程,为机器化大生产服务的教育尤其如此。

当你只需要在某个行业做操作性的工作时,你是不需要学习的,你只需要存储一些记忆,比机器高级一些,能够记住该行业很多的术语和操作步骤,成为高级的机器就可以了。

我不是只指工厂里的工作,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如此。但是软件编程这样的需要对人类生活和物理世界的方方面面进行数字化的工作,需要不断的进行新的领域的学习或者做更底层的抽象的理解,是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的。

由软件催生出来的人类的数字化时代,创新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来源,所以学习重新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需求。被现代化教育人为割裂以方便人们记忆的分门别类的学科重新需要互联互通。艺术与科技也绝不是鸿沟,更不应该让科技发展压制艺术与人文的发展,那是非常危险的进程。

通过生命空间的感知,我们让科技成为艺术和人文的一部分,已经停滞多年没有重大突破的科学也会重新迎来发展的春天。

人类逐渐机械化机器化,不光是我们的教育深受影响,我们的科研也深受其害。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现代教育扼杀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用剥夺玩的方式,以所谓的“学习”的名义。名为学习,实为培训,培训高级机器人。),连爱因斯坦也说很庆幸自己没有被现代教育给扼杀掉。当然,爱因斯坦受教育时还在现代教育形成之初。到了今天已经相当成形的现代教育可能已经把所有的爱因斯坦扼杀光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催生现代化的人类近代自然科学,在当时可谓是光芒四射,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人文科学开始普遍的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非常生硬的要把所谓的人的主观完全排除出去,这样其实也就把人类的感知也排除掉了。

提出生命中心的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指出笛卡尔的主客观分离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也造成了现代科学的缺陷。他提出生命中心,正是要重建主客观的正确关系,在新的科学里将它们重新统一起来。

作为建筑师的亚历山大对软件编程的发展影响极大,他对软件业的期待也非常大,认为程序员是真正能够实现他的思想的人。

其实现代科学的发端,来自于文艺复兴里对艺术和人文的全面的追求和探索,科学作为这个探索的有机组成也蓬勃发展起来。但人类的进程,资本逐利的力量,在现代化进程中,让艺术人文与科技逐渐割裂开来,对生命的感知被广泛的忽视,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生命的感知是如何被忽略的。

比如大家普遍的把数学,物理,甚至编程这样的学科认为是需要很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所以很多人会很快的认为自己不擅长这些学科是因为自己的“逻辑思维”不强,自己更擅长艺术方面的学习。

我最近看一本满是逻辑思维题的书,翻下来发现所有的题其实都是建立在空间感知基础上的,空间感知解决了80%甚至90%以上程度,然后最后一点就是他们说的所谓的那种线性的“逻辑思维”。这本书讲解的解题答案基本上是在讲最后那百分之十几的逻辑部分,而忽略了作为基础的空间感知的那部分,所以搞得好像这个逻辑思维很难。但是如果被忽略的空间感知和思维没有被忽略掉,书上所有的题目都很容易。所谓的逻辑思维,如果以空间感知为基础,其实是很简单的。

这种艺术与科技的分裂,正是现代科学的发展逐渐变得停滞多年缺少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改变这个状况,就需要重新把对生命的感知带回来,重新建立艺术与科技之间的桥梁。软件作为数字化的生命,作为关于生命中心的科学,正是被亚历山大赋予厚望的原因。科学的进一步的飞跃,必须回到文艺复兴时期那样的艺术与科学的充分融合,我们需要我们这个时代的诸多的达芬奇。

当然,诞生于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的计算机科学自身也深受其害。发明最短路径算法的Dijkstra说:太糟糕了,我们取了个这么糟糕的名字,“计算机科学”,这就好像把脑科学叫做“手术刀的科学”一样。


图:发明最短路径算法的Dijkstra

所以今天的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大量的是不合格的程序员。在软件日益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今天,对优秀的程序员的需求是个巨大的缺口。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只能像普通工人一样完成些比较小的既定的任务,探索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差。行业需要的大量产品设计,项目管理人员竟然不是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的,几乎没有写过一点代码,遑论对软件有好的理解。现代化教育的学科割裂在软件行业也制造了无数的灾难。

艺术与科技的分裂,也严重局限了我们的人工智能研究。今天的人工智能研究,绝大多数都停留在统计算法层面,远远谈不上智能。除了极少数的人,今天的人类世界太缺少能够在整体层面思考人工智能的人。我们百年来的现代教育给我们的今天带来了巨大的困境。

人工智能可以是人类掌握核力量后又一个可以摧毁我们星球文明的技术。三体里的设想,警告不要让外星文明知道我们地球文明,因为外星文明很可能比我们的技术要高出很多,可以轻易的消灭我们,就好像我们踩死一只蚂蚁一样。

我觉得这个设想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外星文明真的拥有比我们发达许多的跨世代的技术时,这样的外星文明一定是已经解决了内心困境的文明,否则早就把自己玩死了。我们的地球文明如果没有解决自己心内的问题,仍然在人文艺术与科技割裂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我们还能延续多久,是个巨大的问号。虽然人类的进化优势依靠的是大脑的智能,但是如果智能没能发展成智慧,人类主宰地球的时间长度可能还不如四肢发达的爬行动物恐龙。

所以,在软件日益普及,人工智能成为风口,人工智能教育也成为编程教育的风口的今天,我们需要思考,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是让人类社会进一步机器化机械化的人工智能?还是把人类真正解放出来,让人类能够充分追求自身的生命自由实现生命价值的人工智能?我们的生命自由,生命价值到底是什么?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even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