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remature practice!

生物的进化机制本身就不是过早刻意练习的。首先这应该是根据个人“自身”的理解,什么是重要的需要刻意练习的。即使成人也许有更多的经验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指导,但这种指导也应该建立在学习者认可和尝试的基础上。其次刻意练习应该是建立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只有经过大量的广泛的实践,才能够识别出哪些是重要的需要刻意练习的。这两点本身也正是学习的一个自然的过程,自上而下强加的刻意练习反而破坏学习者对这些层面的感知能力,造成扼杀学习能力的后果。

比较中美的教育体制,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美国的小学中学都很轻松,到了大学会比中国的大学更紧张些,而到了研究生就是要拼命了。在美国大家的认知是,当你选择了要读某个专业的研究生,就表示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自然就应该进入非常投入的学习阶段了,也就是大家说的刻意练习阶段。之前都是在找兴趣点。包括他们的大学,都是到高年级才选择专业。

而中国的学校,小学到高中都是为高考拼命,进了大学就几乎是成天打游戏。研究生更是轻松,几乎没有什么课。两相对比,应该说在符合学习的规律上,美国的学校在这方面是更加符合的。

再以体育运动的学习为例,比如学习足球。你知道学习足球需要刻意练习的是什么吗?如果你碰上一个很好的教练,也许他能很早就告诉你应该刻意练习什么。如果碰上的是本身没有足球经验的老师呢?很可能你对足球的认知甚至兴趣就被这些老师的刻意练习给毁掉了。但是如果你明白我们这里说的原则,不管是碰上什么样的老师,我相信你都可以摸索到应该如何学习足球:先大量的玩,实战,然后自己根据实战的经验自己去反思分析什么是需要去大量练习来提高的。其实任何体育运动,首要的就是大量的玩。先不要想学习,就是玩。抓住要点后再刻意练习。

比如在Paracraft学习系统里,我们主动强调的希望学生多练习的有:
– 对于编程,提倡多练习打字
– 对于动画,提倡多动手操作,熟练掌握各种快捷键

这两点,都可以理解成强调熟悉工具。编程本身也是具有工匠属性的工作,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悉工具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相应的,我们反对无脑的对某个知识点的机械性的反复大量练习。跟学习语言一样,机械性的大量背单词是低效的。好的方法,是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去接触使用这些词汇,跟我们学习母语一样的过程。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脑式大量练习,而不是注重理解与应用。我们注重真正的知识掌握与应用,那就需要像学习母语一样,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去运用,在我们这里就是看大量的项目,做大量的项目。项目或者说作品,在Paracraft学习系统中有着核心的位置。如果是重要的东西,它们就会在这些项目中反复出现,你经常会碰到它们,每碰到一次你就会加深一次印象,见得多了就掌握了,如果不常碰到则说明不重要,那么没掌握也没什么关系。

以足球为例,你先是多玩,享受踢球的乐趣,多一些实战。也许你就能从这些实际体验里领悟到球感是非常核心的足球技能,这时你可以设计一些特别的活动来训练自己的球感。这个球感你无法在场上去练,在场上时就是此时此刻的应变,好的球感让你可以自由的应变。但比如作为前锋你需要积累门前的经验,什么情况下打门能有多大的把握,这个只需要在很多的实战中积累就可以了。

所以该如何去练习或学习一项技能,都是个体可以自己通过实践去感知的,这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给一些建议和方向,更重要的则是怎么让学生更容易去进行实践和感知,比如良好的交互设计,丰富的项目等等。切忌把不需要刻意练习的东西变成让学生刻意练习的东西,这样做是破坏学习的。盲目的刻意练习,正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混乱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不过早进入细节其实也与在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或者重要性的能力有莫大的关系。人在一个文化和社会中就是每天面对着海量的信息,人脑的特点就是可以处理海量信息从中去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指导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未必获得了完整清晰的认知,并且认知的过程是逐层进行,点面结合的,需要依靠自我的感知去灵活运用。人每天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真实的,或者哪些是更可靠的,对人形成认识,做判断和行动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如今很多人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缺少做判断的能力,正是因为这种能力被长期的过早深入细节,过早刻意练习给破坏掉了。这种能力,其实是属于悟性性质的能力。人可以去感悟对自己生命重要的东西,需要的就是从大量的生活经验中去找到最重要的东西的能力。

反之,有丰富自学经验的人,起码知道怎样才算比较确定的知道,知道事情的复杂性有多个层面,需要从多个层面不同的深度去认识一个事情,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现在的认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哪些方面还缺少重要体验,还需要继续深入,自己现在的认知或者结论自己能有多大的把握。所以你看到,有丰富自学经验的人,或者说是根据自我的感知去决定学习策略包括对什么进行刻意练习的人,能够拥有更健全的判断真假识别真伪的能力,能更好的依据现有的信息去做判断,指导自己的行动。而这点,不是教育本身应该达到的目的之一吗?缺少自学经验的,或者说被盲目的刻意练习破坏了自我感知能力的人,听到一点信息则更容易得出结论,缺少去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个教育里很重要的目标,也正是被盲目的刻意练习给破坏掉了。大家可见,自我感知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过早的刻意练习,这里用了不少篇幅来讲,是因为长期传统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很多人会错误的把某一个技能点或者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当做切实可见的“学习成就”,而看不到在这所谓的成就背后失去的东西是我们的本有的学习能力。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selflearning.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7 + = eleven